一、项目简介
厦门华厦学院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20名,参与立项活动党员20名,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富有活力的教工党支部队伍。支部立项活动时间为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
教工党支部牢固树立“以政治建设引领中心工作”的工作思路,将党的政治引领作用贯穿在教学、科研、服务、育人等各项工作中,依托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经验搭建学院科竞融合育人平台,不仅将支部党员科研团队设置在平台上,更促进了教师团队的科研攻关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教学科研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育人工作落实到地方建设最需要的环节。
二、“立项活动”背景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教工党支部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以学科竞赛为牵引,搭建科竞融合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形成以竞赛为驱动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具备担当本领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立项活动”做法
教工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以专业竞技促进师生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活动形式,打造“科竞融合创新育人平台”,由支部双带头人和博士党员以“双培养”的方式引领党员教师和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由党员教师以“科竞双培育”方式带领学生提升科研竞赛能力,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优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实践育人成长之链,多元化平台赋能教育
教工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育人为本,以学促干,以赛促研”的出发点,支部党员教师团队积极参与校企产教融合创新项目,校企联合建成“智能制造创新工场”,赋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该工场面积达 1500多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700多万,智能制造机加工生产线,融合了工业机器人等多项工业4.0前沿技术。针对生产线的各个模块,工场内还配套了不同功能的实验室,可进行工业机器人仿真、自动化工程设计等实验操作,是一个集科研、教学、实践于一体,拥有先进的机械、物联网、通信等技术设备和实验环境。厦视新闻《记者一线观察》也报道关注了该工场如何实现把车间“搬进”课堂,让各个模块知识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支部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经验,推动构建一个“党建引领、赛教结合”的科竞融合育人平台,该平台建在获批的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上,学校配套专项经费支持支部平台建设,在基地所处大象楼二层设置5间工作室,其中包括博士党员工作室、教授工作室、党员活动室、机器人工作室等,并配齐了会议桌椅、电动屏幕、展柜、空调等硬件设施供师生使用。支部鼓励党员教师充分使用科竞融合育人平台资源,通过以福建省优秀人民教师、支部双带头人陈明明教授示范引领带动推选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市职业教育振兴奖获得者万瑾博士作为科竞团队带头人,带领支部党员和青年教师,依托平台开展科研和竞赛活动,指导学生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数学建模等专业领域的培养,通过科研与竞赛的有机结合,提升师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强化人才培养贯通之链,竞赛创新赋能师生成长
支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为根本目标,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将党员理论学习、主题党日活动与专业学科竞赛、人才培养相结合,突出党建引领力。由博士党员牵头带领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和青年教师组成科竞团队,根据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项目实践要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训,通过开展赛前理论培训、实操演练等方式,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参加科竞平台开展的日常训练。此外,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联动,形成“专任教师+辅导员+领航导师”协同育人模式,全面铺展对学生的培养和指导,激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竞赛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支部创新主题党日形式,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设计竞赛方案,分阶段开展“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机械结构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竞赛和“党的征途”为主题的智能循迹小车竞赛,动员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发挥实践育人平台作用,形成“党建引领+科竞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通过科竞平台活动,提升了师生思想境界与数字素养,增强了师生对工程化思想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追求卓越的品质。
(三)深化校企合作共享之链,科竞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支部紧密围绕区域经济需求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借助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资源,面向2035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要求和对策,深化与企业党建共建并实施“项目对接”“平台共建”“竞赛联培”“协同育人”四大计划深化产学研合作。支部积极带动党员科研团队与企业开展多项横向课题研究,打造“静于学习,精于技术”的党员科研团队,如与厦门恩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核酸分离机,实现了分离机可编程、可重复使用,整体工作效率提高三分之一;基地与厦门欣视博汇、威芯泰、麦克玛视等多家企业共同在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创新上合作,完成技术项目10余项,并共建校内机器实验室,为科竞融合创新育人平台提供先进的工作条件。此外,支部开放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实践育人平台参观交流,积极与其他兄弟院校、企业、社区及村支部开展党建交流。近几年,已接待200余家政企校社等单位,近3000余人次的参观交流;与漳州市高新区、漳州市方正证券营业部、曾剑光全国劳模工作室等在主题党日活动、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领域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立项活动”成效
(一)组织引领,多元化平台赋能教育显成效
支部主体作用持续发挥,继续助力平台建设,促进教科研水平提升。支部持续助力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三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创新育人基地建设,提升了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工程中心、福建省唯一的FANUC C级认证培训中心、首个福建省“工业机器人示教与编程”专项考核项目考点等10余个教科研实训平台的科研水平。同时,申报并获批“全国工业数智化行业产教整合共同体”建设单位、“中欧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单位、“厦门市产业数字化及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人才服务平台”、“厦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培训机构”。
(二)示范带动,竞赛创新赋能师生成长显成效
支部师生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凸显。2023年青年党员教师获得福建省创新战略研究联合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青年科技创新项目1项,引入横向课题5项,完成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1项、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结题1项、厦门市科学技术局2022年度产学研项目结题1项,主编教材2本,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5篇。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2项;指导学生在参加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分区赛)奖项45项。
(三)聚焦实效,赋能高质量发展显成效
支部组建的科竞融合育人团队在双带头人和博士党员的带领下,支部党员教师团队在与周边企业项目合作与研发上做出成效,开展多项横向课题研究。近3年,与中兴通讯、中软国际、中科曙光、海辰新能源、厦门唯科、厦门威芯泰、厦门恩格、欣视博汇等100余家企业合作,共建校内专业实验室3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60余个。
佐证材料
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