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成立于2019年1月,支部现有党员18名,其中硕士比例约78%,副高以上职称61%。支部书记张巧玲,同时担任学院副院长、供应链专业负责人。近三年支部同志张巧玲、陈燕、赵静、何巧华、何焰先后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支部所在专业群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教育部教指委新文科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
厦门华厦学院商务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和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以“奉献社会、扎根基层、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培养具备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变革需要的新商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特色,以“高素质、好就业、就好业”为目标,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各项工作,围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的各项要求,持续发挥党建工作样板作用,立足区域,主动对接政行企,搭建实践育人平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构建“3基1特”培养新路径,形成校内外双循环的产学协同实践育人思政平台。
一、主要做法
(一)在学科建设中搭建服务平台,发挥政治核心功能。
商务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始终把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就业服务区域发展作为根本,紧扣厦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标厦门“五中心一基地”建设需求,瞄准现代物流、文旅会展等优势千亿产业集群,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引领数智供应链专业群和会展经贸专业群建设。数智供应链专业群基于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整合学校优势专业,依托国家一流专业物流工程、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指委新文科试点专业供应链管理专业、福建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工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优势专业,坚持“产教融合、管工结合”培养新模式,培养适应国家供应链战略发展需要,掌握供应链数字技术的“管理+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紧缺人才。会展经贸专业群依托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专业,顺应数字化潮流,助力厦门金砖创新人才培养。
商务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通过发挥组织协调的政治核心功能,明确支部每位成员、每个党员的职责作用,大力宣传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及有关政策。增强每个党员教师的学科建设意识,增进共识,营造浓厚的学科建设氛围并形成合力。同时,支部充分利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把学科建设和支部建设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方式,提高教职工党员和骨干教师对学科建设的意义认识和责任担当,通过把党员个体的能力凝聚成学科团队的战斗力,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凝聚全体教师的智慧,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保障各项学科资源的协调与整合。支部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开展党建工作。在学科建设中主动搭建服务平台,通过加强支部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激发他们支持、配合抓好学科建设的活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校地企深度合作,探索党建新思路。
商务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深化产教融合、管工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宽“政校行企联合育人”的专业发展思路,搭建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平台,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优质合作项目,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积极参与区域行业协(学)会工作,推动成立校企合作服务中心,依托行业协会产业集群资源搭建服务专业群的实践校企平台;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人才共培、师资互助、基地共建、实习(践)共训、项目共推、技术共研的育人机制。
支部充分利用校企党建合作,实现校企联合办学协同育人的新方法,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联系在一起,全面抓好党建工作,并将其渗透到教育的每个细节,全面实现教育领域的实践延伸,充分发挥校企产学研作用,扩展校企合作的领域,为党建发展不断寻找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3基1特”培养新路径,发挥思政引领作用。
支部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统一部署下,专业着力培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3+1分阶段递进,走出人才培养新路径。“3基1特”即 3年校内学习,1年校外顶岗实习。“3阶段”校内学习是基础,通过课程、实训(验)等模块融入企业专业知识;“1”阶段学生进入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具备“学生+准员工”双重身份。学生参加企业生产性实习,体验准员工身份,塑造职业道德素养,参加职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企业文化学习,了解企业与行业现状,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相关工作研究与设计、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学生于生产实践中,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树立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商务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网络载体实现远程党教工作。采用云党课“微党课”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形式实现线上学习。帮助学生党员在校外顶岗实习时,仍然能接收到高质量党建内容。支部将课程思政融入实习过程,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引领作用,让实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四)党建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健全精准服务对接机制。
党建指导工作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服务点和重点都是广大学生,党的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是不可分离的,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商务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处理,建立一种常态性的良性工作互动。支部以党建指导工作教育为主要抓手,将就业指导融入其中,使党组织的青春活力转化成就业指导工作的强大活力,贯彻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党管人才”的重要方针政策,将就业指导党员教育工作贯穿党员自身发展、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党支部三会一课、小组讨论、民主组织生活会,以及党员自身发展、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党建与就业指导工作教育相结合。
支部教师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就业平台,开拓就业渠道,健全服务体系。组建思政导师、企业导师和专业导师三级导师制,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找准职业定位;准推送岗位信息,科学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帮助毕业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专业技能。
三、实际成效
(一)产教融合协同,专业建设有成效。
学院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与多家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校内实验室共建、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紧密合作,校企共建校内实验室8间,校外实训基地30余个,校企合作课程资源20门,校企共建省级一流课程2门,共建省级特色教材1本;校企共同搭建学科竞赛与师资培训平台,承办行业企业研讨会;加强校企联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技术转化服务,市厅级以上课题研究20余项,承接横向课题10余项。
(二)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学生担当获好评。
学校出台《厦门华厦学院“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制度,学院规范完善《实习大纲》、《校外生产性实习教学计划》;其中集中性实习企业25家,在三级导师指导下,学院“课程思政”特色的“3+1”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典例涌现,华厦学生——抗疫坚守物流保民生的“敬业度”,展会服务促贸洽的“专业度”,财会审金融服务的“诚信度”,技术开发的“创新力”,硬度温度亮度凸显,受到合作企业的肯定。
2022届1028名毕业生中,631名学生选择“3+1”学习模式,学生对生产性实习满意度较高,对企业岗位专业匹配度评价较高,提升实习岗位实践与技能培养结合度,有助于找准就业定位,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支部紧密契合数字经济时代地方本科院校“以本为本”努力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方向,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中,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产业等育人主体跨界合作,凝练“3+1”办学特色,让师生做到“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行动上有效果”,提升专业、课程、教材质量与技术水平,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示范样板,培养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党建+专业”走深、走心、走实;“校内+校外”双循环的行准,行稳,行远;用心用情,做细做实助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尚需在组织保障、制度完善、实践检验中不断探索完善。支部将不断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完善思想引领与人才培养、党建与业务的融合机制,提高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提升党建组织力主要分力的信前力、结约力、管理力、宣传力、学习力,强化思想引领和多方协同,严格党员教有和管理,树立党员榜样力量,创新“党建+”格局,推进党建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度融合。